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七一”党建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7-09浏览次数:4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助推“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走深走实,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于202475日至6日赴惠州龙门开展参观调研党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次活动也得到了龙门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活动第一站来到龙门县政治生活馆参观学习,馆内设党史厅、党建厅、党教厅、党誓厅以及政治生活厅等五个功能厅,提供涵盖“红色传承教育、美丽党建示范、互动学习教育、党员咨询服务、党务知识竞赛、规范组织生活”等多位一体的政治教育服务。马院教师观看文献资料历史图片边聆听讲解,进一步了解龙门县的党建事迹,深刻领略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馆内展示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与违法违纪案例的典型,时刻警醒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坚守廉洁底线,对于思政课教师党员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参观结束前,在支部临时负责人宁晓菊的领誓下,全体党员佩戴党徽,高举右拳,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更加坚定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信念。


参观龙门县政治生活馆


随后,一行人来到龙门县文化馆,实地感受龙门县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发展成就。马院教师重点参观了龙门农民画展厅与农民画画室。龙门农民画起源于清末,是广东省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被誉为“岭南艺术奇葩”,它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岭南民俗为特色,用色彩明艳的画风描绘乡土气息的风情、民间习俗。党员们现场欣赏着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蓬勃、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农民画精品,倾听着优秀农民画艺术家骆雪芳女士讲解的龙门农民画的历史、特色和构图,感受着农民画创作者们自由奔放的心灵创作、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了解画纸上的匠人、了解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参观龙门农民画展厅与农民画画室


接着,党员们来到了位于龙门县农贸市场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展销中心囊括了龙门本地众多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同步发力,大大带动了龙门本地农产品销售。这里不仅展示了龙门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同时也承担着消费帮扶边远贫困群众销售自家种养农产品的任务,也称“龙门县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馆”,只见香甜可口的龙门大米、酥脆生香的龙门米饼以及粉葛制品、南昆山毛茶等产自龙门沃野良田的农特产品摆满了货架。通过平台的作用,使龙门消费扶贫农产品完成了从田头到餐桌、从产品到商品、从收成到收入的“龙门一跃”,帮助群众实现致富梦。参观过程中,马院党员教师纷纷自掏腰包购买这些优质的龙门农特产,助力龙门乡村振兴。


参观龙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


次日,党员们走进绿水青山间的地派镇芒派村这片红色热土,参观革命斗争陈展区、红色课堂教育区等,踏寻红色印迹,重温革命历史,领略中国红与生态绿的交响之美。芒派村在解放战争年代是革命力量活动和发展的主要地点之一,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庄。这里,曾是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第一站”,在解放战争期间,全村共牺牲了15名革命战士。这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即三团)的南部根据地之一,第三团团长马达、政委邱松学等经常带部队驻扎芒派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活动,芒派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提供住宿,筹措粮食,协助作战。如今,芒派村仍保存了诸多红色革命遗址,并且依托红色资源、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红+绿”协同发展,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参观芒派红色村


此次支部党建活动对于鼓励马院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党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革命先辈们的光辉历史,传承发扬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觉悟,努力涵养过硬的政治品格,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全力推进“双百行动”落到实处,为学校与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结出新硕果做出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李静 图/梁钰玥、尹哲怡、李静 编辑/张夏青 审核:刘凤梅 终审:宁晓菊)